在宣传期,赵丽颖的恋情爆料成了热议话题。可能是被网友追问恋情太多,她忍不住说出一句“算你M”,这三个字让网络炸开了锅。有些人立马拍手叫好,觉得她这才是真性情;可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她这样作为公众人物实在不妥,根本不顾及言辞的分寸。最后,连官媒也忍不住给明星们提了个醒,提醒大家,情绪表达也得讲究方式。
其实,赵丽颖的“直率”在圈内可不是第一次出现了,早些年她刚入行时接受采访时,曾直言不讳,甚至让记者有点愣住。比如在回答拍吻戏是否有生理反应时,她一脸懵逼地回道:“大姐,我们是工作”,让记者瞬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。而在宣传《楚乔传》时,主持人赞美她动作戏做得很到位,她笑笑直接否定:“怎么可能,我也不是专业的。”有时候她的回答直接、毫不做作,这种真诚,反而让一些人觉得她情商低。
此外,赵丽颖在文化方面也常常被人拿出来吐槽。比如她在《向阳·花》的手书中,错把“与”写成了“舆”,让大家哭笑不得;在《与凤行》时,“在看”写成了“再看”,“灵界”写成了“灵届”。这些小失误也成了网友们时不时取笑的段子。
也许正是因为赵丽颖的“真实”过于直白,很多网友和观众的期待值过高,总觉得明星不仅要有业务能力,还得举止得体、谈吐文雅,最好还能有点文化底蕴。只要某个环节不符合他们心中的“完美标准”,就会被放大镜审视,批评声随之而来。
当她的作品受到好评时,大家都觉得她可爱,连那些小瑕疵也能被美化为“接地气”。比如在《知否》中,赵丽颖凭借精湛演技赢得了成千上万粉丝的喜爱,大家对她的包容度极高;但一旦作品口碑下滑,比如这次《在人间》的评价不佳,再加上“算你M”的风波和文化失误的记忆一起发酵,网友们就会轻易联想到“德不配位”。
但毕竟娱乐圈瞬息万变,许多明星红得快,凉得也快。赵丽颖虽然近期尝试转型,参演一些新类型的剧集和电影,但转型路不好走。《在人间》这样类型奇特的剧集,也明显看出她试图突破舒适区。然而,无论如何,她的转型之路,注定要经历不少的挑战。
近期,她参演的电影《酱园弄》开始预热,演员阵容和故事题材都让人充满期待。赵丽颖的粉丝也依然热情不减,甚至有粉丝提出“赵丽颖的演技比章子怡好,应该冲向国际”的夸张说法,尽管这个说法让人哑口无言。这种极端的追捧,很可能会成为她的压力源。
对于赵丽颖来说,《酱园弄》是她的一次大机会,但也是一块硬骨头。粉丝们的高期待让她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压力,而一旦这部剧效果不如预期,反噬的力量将会巨大。
最终,演员这一行,还是得靠作品来说话。关于赵丽颖的种种争议,无论是她的“真性情”,还是她的文化短板,都是公众对她的多维审视的一部分。毕竟,时间会证明,真正被人记住的,始终是那些经典角色和深刻作品。而如何平衡个性表达与公众形象,或许是每个明星都需要琢磨的一门功课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