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16日,十三届全运会男足U20半决赛浙江队与四川队点球决战现场。此图用广角镜头拍摄
2.善用备胎。24mm-70mm镜头在体育比赛中通常会被当作备胎用(以下统称“备胎镜头”)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专业的体育摄影记者都会携带两台机身,其中一台常常会安装24mm-70mm镜头。在离被摄对象较近但又不是特别近的场景下,比如在比赛开始前的入场仪式、赛前合影,用备胎镜头拍最为合适。这个时候的照片类似肖像照,需要体现人物的面貌和精神状态,备胎镜头拍出的画面相对较广但画面中的人物不会变形。除此之外,比赛中的一些庆祝画面也会用到这个焦段。比如足球比赛现场,运动员进球后会跑向场边,此时要迅速拿起装有备胎镜头的相机进行拍摄。之所以把它叫作备胎是因为在大部分的体育比赛中,还会有一个长焦镜头作为主力与之搭配。总体上,在离运动员相对较近时,使用它能拍到较为满意的照片。
3.多用主力。70mm-200mm这个焦段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室内体育比赛,该焦段镜头也是体育记者相机包里必不可少的一个镜头。因此,用好这个焦段很关键。这个焦段的镜头用到的场景比较多,室内比赛场景大部分都会用到,比如篮球、网球、排球、羽毛球等。篮球比赛时,摄影席在底线的后方,70mm-200mm可以覆盖三分之二的篮球场地,因此大部分时间可以用它进行拍摄。同样,该镜头也能基本覆盖网球比赛、排球比赛、羽毛球比赛等室内项目的基础拍摄,当然前提是你坐在场内摄影席,看台摄影席除外。
2018年12月28日,杭州国际网球邀请赛开打,巨星费德勒首秀杭州。此图用70mm-200mm镜头拍摄
4.重用“大炮”。400mm和600mm定焦头又被称为大炮。这两个镜头属于超长焦镜头,除了打鸟外,就是为体育比赛而生。定焦,拥有相对较大的光圈,为提高快门速度增加了不少空间。在国际比赛中,尤其是田径以及足球、游泳等场地较大的项目,带上大炮是和同行竞争中获胜的关键。在拍摄足球比赛时,选择好大炮机位很重要。足球比赛的摄影位通常安排在底线附近球门后面两侧,此时你要想用大炮,就要选择靠近底角的位置,此时你面对场地内的角度最大,视野也是最宽的,离球门也相对较远,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用400mm一个焦段覆盖绝大部分球场。大炮镜头除了用在足球比赛中,在田径比赛中也用得较多。在田径比赛中如果你在看台摄影位,那你必须要用到400mm或者600mm镜头,才能够拍摄到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个人全景。除了以上两种情况,在篮球赛场大炮也有用武之地。比如,运动员在对面篮筐扣篮时,用400mm能拍出不一样的视角。在排球比赛时,在看台摄影位,用400mm镜头也能拍出信息量更丰富的照片。
2021年9月21日,十三届全运会男子百米大战现场。此图用400mm定焦头拍摄
3
辅助工具不能少
除了相机和镜头外,独脚架、冰袋等辅助设备也很重要。夏季室外田径场比赛时,特别要注意人员和设备的降温。目前大部分相机和发稿的数码设备均采用锂电池,对使用环境的温度、湿度有一定要求。以目前体育摄影中广泛使用的佳能旗舰级微单机型R3为例,官方说明中的操作环境工作温度范围是0℃至40℃。在激烈的体育赛事时,前方记者可能会有高达每分钟破千次的快门输出,加上持续的日照辐射,设备本身和环境的内外作用,会让相关的数码设备机体到达“烫手”的程度,加上记者汗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,将使得设备的稳定性大大降低,特别是储存介质因为过热易引发读写错误,导致内容保存出错。针对以上情况,记者可在相关安检标准范围内准备一些退烧冰宝贴、袋装饮水等物理降温设备,同时尽量避免设备和人员长时间太阳直晒,保持人和机器的“清醒”。另外,考虑到机身、电池和储存介质的临时罢工,最好在摄影包内准备一个备机和若干电池及储存卡,赛事间隙,应该养成及时备份和整理的好习惯。同样的经验,也适合另一类极端的体育摄影环境,如冬季冰雪赛场,室外温度往往接近零下20℃左右,这时就有必要准备暖宝宝、暖手宝等给自己和机器保暖。除了以上这些,独脚架也是体育摄影记者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。尤其是在用到大炮时,由于镜头和设备都比较重,独脚架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,有利于画面清晰稳定。
2021年1月,北京冬奥会张家口雪地赛场,记者的相机上结上了霜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。新闻现场,设备与人是完成一线采访报道的最终执行者。摄影的“决定性的瞬间”背后,是设备与人的充分准备。特别是体育摄影,不同的场地条件,需要记者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万全准备。从相机设置到镜头的运用再到辅助设备的准备,每一环都非常重要,只有用好了手中的器材,你才能在比赛现场拍摄到好照片。
原创:王建龙 倪雁强 潮新闻 来源:传媒评论
热文回顾
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|“在路上”,才有最美的风景
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|跑采访写评论当编剧,这位杭州日报记者勇做融媒时代的“多面手”
一个普通编辑的华丽转身!《新闻姐》如何蜕变成全网粉丝近3000万的“主流大V”
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|全媒体时代 新闻小白进化记
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|从教师到记者,从县台、市台到省台,10年来,她先后获得浙江新闻奖一、二等奖
温报集团欧华联合时报:发挥华文媒体优势讲好中国故事
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|1个人1年间,216篇报道,
一位年轻女记者的黔边黔中行
《浙江日报》变宽了
做有温度的时代记录者!基层融媒如何打造短视频品牌
学会“跑”在新闻前面: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报道的议程设置
去年34个热搜话题阅读量过亿!来看钱江晚报微博运营的三大“流量密码”
传媒评论
投稿邮箱:cmpl@8531.cn
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
研究全媒体、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
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、探讨新知的平台
邮局代号:32-229
全年定价96元
每册定价8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