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错配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,好比你想要今天就练会一首难度系数较高的歌,但是练习了20来次以后,发现最后还是不会唱,所以你就会怀疑练了这么多遍是不是真的有用。
事实上,这20次练习一定是有用的,只不过效果表现的不明显,但如果仔细感受的话,你会发现其实你还是有一点进步,只不过没有达到你的心理预期。
再好比你背了一个单词,但是离日常流畅的英文沟通还有很大的距离,所以你就否定了背着一个单词的效果。
但咱们得知道:只要你做了,就一定有效果,只不过效果不明显。
要想效果明显,那就要坚持做。效果=做,明显效果=坚持做。
专注当下,延迟满足。
专注当下很好理解,就是去关注及时效果,比如背了一个单词,是不是背下来了。没背下来,多背两次。背的过程中脑子里不要出现自己即将成为英语达人的幻觉。幻觉越大,失望越大。
延迟满足倒是这个时代的问题。
今日头条张一鸣写的有一篇文章说到,能做大事的人,都要学会延迟满足。但是现在所有互联网产品,做得最好的功能属性都是“即时满足”。当这个社会都在培养每一个人即时满足的习惯时,延迟满足越发困难。
但如果人的欲望被满足了,前行的动力也就丧失了。
当头条实现了定制化推送,每个人可以不费力气的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,但是丧失了主动搜索的能力。当有道字典可以直接提供单词点读时,人们丧失了根据文章上下文推测词意的机会。
学习的欲望来自于解决问题,来自于想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如果生活中不需要去解决问题,如果发现怎么努力都无法成为更好的自己时,学习也就不重要了。
当你发现自己已经沉不下心来学习、读书时,你已经脱离了成功的道路。英语学习是一个“延时满足”的过程,没有持久的耐心是无法真正见到成效的。
说到底,还是得沉下心、用心学习,浮躁的态度是学不好的关键因素。
能不能?这事儿得先自己搞定
明白以上两个观点之后,那么在学习英语之前,先问自己,能不能像学习母语一样学好英语?
就这一个问题,已经将99%的英语学习者挡在了门外,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,自己能学好英语。而那真正学好英语的1%,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,心中肯定都有这个字。
所以,先肯定自己,再谈如何学好英语,而英语学习,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练的事。要知道,所有的学习其实都没什么区别,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,最后都能学会。
那么这个步骤是啥?就是刻意练习。1993年,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K. Anders Ericsson首次在论文中提出了“刻意练习”(Deliberate Practice)的概念。从那之后,这四个字就在全世界传开了。
如何实现刻意练习?这里分为以下两点:
1.脱离舒适区
总是干自己熟练的、舒服的事情,你永远不会进步。学英语,每天就知道练”how are you, fine thank you.” 你见了老外,永远是打完招呼就没话说了。你需要练习的,是那些稍微超过你现有能力的东西。
2.及时反馈
这是“刻意”二字所包含的第二层含义。因为当你脱离舒适区练习时,很可能无法持续。这时候,反馈就显得无比重要。反馈让你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,然后在下一次练习时及时更正;反馈让你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,然后在下一次练习继续保持。
这里要区别与上面说的“延时满足”,及时反馈即让自己随时掌握自己的不足和优点,而“满足”就是达到自己的预期,得到好的回应的意思。
那么,英语学习究竟需要多久见成效,这取决于你自己,会学习的人是不担心这种问题的!
*文章整理自:教书匠小夏、连岳
想获取12月8日高分口语录音
赶紧添加小助手
免费领取!
▼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