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是怎麼捕食的

蛇的食性

少數蛇種食性單一,如眼鏡王蛇僅食其他蛇和蜥蜴;翠青蛇食蚯蚓;烏梢蛇食蛙類。但大多數蛇種捕食麵均較廣泛,從無脊椎動物中蟲類、昆蟲類,到脊椎動物中的魚類、兩棲類,爬行類的蜥蜴、幼小的龜、鱉,鳥類、鳥卵及哺乳動物的鼠類。由於蛇的分布地區和季節的變化不同,蛇的食物組成也有變化。如生活在新疆的草原蝰,春天多以捕食蜥蜴為主,到夏天就以捕食蝗蟲為主。此外,成年蛇和幼蛇的捕食種類也不相同,養蛇時要注意到。

蛇的捕食方法

有人做過一個實驗,即給1條體長6.096米的蟒蛇吞1頭18.144千克的小豬,結果吞下了,食後腹部比原來大幾倍,很多天不再吃食。一般情況下,蛇能吞食比自身直徑大4~5倍的食物,這樣的吞食力,其他動物是無法比擬的。蛇的牙齒不能把食物咬碎,那麼它們是如何吞下比自身直徑大4~5倍的食物呢?

主要是蛇的頭部結構特殊,即其骨片數量大大減少。最明顯的是眶蝶骨和翼蝶骨消失了,原來這兩骨的位置則由頂骨及額骨向下伸延所代替;眼眶後方的膜質骨,如後額骨及方額骨也已消失,上、下顳弓也沒有了。因此眼眶及顳窩之間隔壁和顳窩底壁都可打通,形成頭骨兩側一個大空腔。原來蛇頭骨具有的雙顳窩也無法看到,而頭骨後端的鱗骨縮小成棒狀,上端與頂骨相連,下端通過可動關節與細長的替代性方骨相連。替代性的方骨由於頭骨後方的所有膜質骨都已經消失,因而能自由露出來,且能自由活動是長形的,但管牙毒蛇的上頜骨縮短,而且能轉動。蛇的下頜骨也通過可動關節與方骨相連。

這樣,由於蛇頭骨的許多骨片消失,因而頭後方可以自由活動,而且方骨與鱗骨,翼骨與橫骨、齶骨、下頜骨之間彼此有可動關節相連。因此,當蛇把口張開時,由於上頜能向上張。這樣,蛇的口便向上、下張得特別大。蛇不僅上、下頜骨都能張,而且左右下頜骨前方,兩骨之間是通過富有彈性的韌帶連接的,當吞食大型食物時,除能把上、下張大外,還能把下頜向左右擴大。這也是其他動物不具備的蛇能吞食大型食物的另一原因是,蛇沒有肩帶骨,而胸骨也消失了,因而肋骨的末端呈遊離狀態。這樣就可將大型食物自由地吞進肚裡。

另外,蛇的消化系統,如咽部、食道及胃,以及相應的肌肉系統,都有很大的擴張和收縮能力,對協同完成吞食過程有很大作用。蛇大多數是被動捕食,以隱藏守候,等待獵物進入其捕食範圍,以突然攻擊而捕獲。蛇主要用口來獵食。無毒蛇一般是靠上、下頜著生的尖銳牙齒咬住獵物,然後很快用身體把活的獵物纏死,或壓得細長再吞食。

毒蛇還可以靠它們的毒牙來向獵物注射毒性液體,使獵物咬住後中毒而死。蛇在吞食時先將口張大,把動物的頭銜進口裡,用牙齒卡住動物的身體,然後憑藉下頜骨作左右交互運動慢慢吞下。當一側下頜骨向後轉動時,同側的牙齒鉤住食物,便往咽部送一步,繼而另一側下頜向後轉動,同側牙齒又把食物往咽部送進一步。這樣,由於下頜骨的不斷輪迴交互向後轉動,即使很大的食物,只要口能咬住,便能慢慢地吞下去。

蛇還可以偷食雞蛋或鳥蛋。有些蛇是先把雞蛋殼壓碎而後吸食;有的蛇是先把蛋整個吞下,然後靠身體擺動把腹內的蛋摔破。

推薦閱讀:


动物园里狒狒的屁股怎么变成这样了?又红又肿像痔疮……
过了腊八就是年!腊八粥、腊八蒜有啥讲究?正确打开方式→